飞天壁画
- 资质:信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2年
- 展厅面积:1600平米
- 地 区:广东-江门
尺寸 | 45x65(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国画 | 形制 | 立轴 | 技法 | 重彩 |
材质 | 纸本 | 题材 | 人物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者介绍
范兴儒,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敦煌艺术学院),师从于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学泰斗常书鸿先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理事、国家高级美术师,西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一直是国内外艺术家们关注和向往的地方。千佛洞中难以计数的历代壁画更是令艺术家们赞叹不已、临摹不止的艺术瑰宝。
20世纪四十年代初,国画大师张大千为敦煌壁画所倾倒,在这里当了两年的“苦行僧”,临摹了不少的壁画,从而将敦煌艺术引向了全国。
其后,常书鸿先生来到敦煌,筹办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先生和他的同行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手秉烛,一手执笔,临摹了大量的精美敦煌壁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尤其是那清凌闪光,翱翔飘逸的飞天,美丽庄重,慈祥永恒的菩萨,这些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在几代艺术大师们的笔下得到了完美体现。
范兴儒先生1941年8月出生在丝绸之路重镇张掖。他自幼就对佛教绘画艺术产生了崇敬和追求,并在其长期熏陶下,走上了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道路。1958年,他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受业于常书鸿、韩天眷、汪岳云等著名画家,专攻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工笔重彩,受到严谨的造型艺术训练。在校期间,他就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与敦煌壁画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他意外地走上了与他所学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岗位。但他没有因仕途的召唤而丢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却以一个业余画家的身份,利用工余时间不遗余力地研究敦煌壁画艺术,闯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艰难而漫长的艺术探索之路。
六十年代以来,范兴儒先生多次深入敦煌千佛洞,潜心研读浩如烟海的壁画,专心揣摩长似巨廊的精品。每次来到洞窟中,他都被超群绝伦的敦煌壁画所深深打动,也为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而感到自豪。他一方面学习前辈的技法,师法前人的画风;另一方面又跳出樊篱,大胆创新、独辟蹊径,自成一格。他常以对壁画的精心研究和自己独到的理解,将壁画中残缺的地方复原出来,形成一幅幅完整而又不失本色的壁画。其笔下的敦煌飞天、敦煌菩萨,在画面的气势、韵味、色彩和线条变化上,既保持了敦煌壁画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画家再创作的新意,把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古老的敦煌壁画得到新的渲染和诠释。其严谨的造型、娴熟的线条和讲究的敷色,为敦煌壁画赋予了新的生命。
范兴儒先生把弘扬敦煌艺术作为他生命的全部。为了画画,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与爱好。他说,画画是他最大的爱好,能够画画就是他最大的快乐。为了画画,他的右眼因过度疲劳几乎失明,但他坚持一边治疗一边画画。他说,宁可失去一只眼睛也要画。
他的展品画全部是非卖品。尽管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画,但他说,这些画是按专题分的,少一幅就不完整了。他说,坚持临摹的目的就是自觉地肩负起宣传敦煌、弘扬敦煌艺术的使命。尽管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辩;但在各地办展时,只要有时间,他就滔滔不绝地给人们讲述他的画和他心中的敦煌。
近年来,范兴儒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受到老一辈敦煌学者的肯定和赞赏,成为弘扬和发展敦煌艺术的中坚力量,为敦煌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